nbsp;
前两种来自于葡萄、茶叶等常见植物,后一种则来自于蜗牛等软体动物壳类。
至于葡萄糖,识字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些能不能防锈,能不能做为金属文物的缓蚀剂?
答案是能:两千年前的先秦时期,老祖宗就在用。
现在当然也能用,但一是限制条件太多,二是成本太高,三是效果太弱。
光是一个提取提纯,就要费老大鼻子劲,为什么放着更便宜、更方便的化合剂不用?
虽然有毒,但戴面罩不就行了?
所以,当初立项时,文研院和国博压根就没考虑过。
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玩意,竟然能和无机盐、化合剂混配?
更没想过,不但能降低缓蚀剂的毒性,更能将缓蚀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六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
就说一点,国博和文研院的溶剂复配是百分之七十五,胡钢教授的钼酸盐复配是百分之八十……
至于后面的,有机材料复合封护体系,只存在于想象当中。
如果打个比方:还在骑马,用火绳枪打仗的年代,林思成带着一群野人,把坦克给造了出来。
不信?
看看这个朱开平,就具体执行实验的研究员的履历:硕士和博士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