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上京城啊。
\n
沈聿看两个书僮一脸精打细算的模样,对他们道:“省闱得名,书院会送考。”不仅送考,落脚地也是京城的余杭商会。
\n
余杭富庶,商会会馆吃住都不差。
\n
白菘芦菔一听,脸都泛起来光来,终于不再念叨家计艰难,公子还把余下的几十个铜板给了他们,让他们切点酱肉加餐。
\n
楚六上回已经问过沈聿为何对容家三房的事这样开心,沈聿当时答道:“容世叔甚是厚待我,他有了嗣子,我自然高兴。”
\n
这回他见沈聿上心,也不再多问,只是玩笑道:“你送这方砚台,倒不如把你用过的笔送几枝去。”
\n
如今书院上下都知道有个妙笔生花的沈聿。
\n
万松书院按“天、地、玄、黄”分班,沈聿头一个月只上了五天学,就被分到了天字班。
\n
有好些黄班的学生找到楚六,想托楚六偷拿几支沈聿用过的毛笔给他们。
\n
余杭城学风盛行,学子们考试之前去各个寺庙拜香散心求考试顺利都是寻常事,年年考前寺庙里的文昌殿前都长满了考生。
\n
一样是求顺利,这些人便想要一支沈聿用过的笔。
\n
楚六实在觉得好笑,被他们缠不过,对他们道:“沈兄对笔看得极严,数着数的用呢。”
\n
越难拿的,反而越多人想要。
\n
沈聿发现自己常常找不见毛笔,干脆就在书桌右上角贴了张小白条“金不换,笔换。”
\n
毛笔中最便宜的那种一文钱一支,读书人称这种笔为“金不换”,沈聿自小到大用的都是这一文一支的金不换。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