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不应该忽视的部分。
一直到现在。
仅仅因为一个李维,流量以几何倍数的狂热姿态全面井喷!
恰恰因为意外、恰恰因为跨界、恰恰因为李维和电影节没有任何关系、恰恰因为出人意料的组合,反而碰撞出意外火,就连前往电影节的专业媒体都陷入震惊,更何况是普罗大众呢?
一夜之间,全球各地大江南北纷纷投来目光,沸沸扬扬的讨论围绕柏林电影节全面展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席卷社交网络。
谁能够想到,“橄榄球x电影节”居然能够碰撞出如此火呢?
事实上,如果换做足球巨星或者篮球巨星,再不然就是赛车、网球等等运动,可能效果还没有如此明显。
总而言之,不管如何,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柏林电影节成功杀入热搜榜。
并且,不止一次,隔三差五就能够看到消息刷新,人人关注李维在柏林的一举一动,让柏林也享受了一把戛纳的待遇,自然而然地,电影节之上备受赞誉的电影也牢牢抓住机会,赢得属于自己的镁光灯。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本来,在电影首映的第二天,铺天盖地的焦点全部聚集在李维身上,彻彻底底掩盖电影自身的光芒,人们争先恐后地分享那个晚上、那个新闻发布会、那个汹涌盛况的点点滴滴,热火朝天地展开讨论。
同时,伴随着热烈讨论,“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这部电影一次次进入视野,因为奇奇怪怪的名字,也因为特别长以至于难以铭记的名字,轻而易举地留下自己的印记,悄无声息地聚集一批流量。
一直到某个瞬间,人们的讨论开始进一步深入,李维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提问和互动也陆陆续续爆料出来——
“洛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