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条卡坏了、丢了,20块钱,就能办一张新的。
智能卡怎么办?
换张新卡,成本要100块钱!
这笔钱,谁来出?
学生出,现在的学生都很穷,一个月的生活费都用不上100块钱。如果是学校来承担这部分的成本,对学校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就算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还有绕不过去的最关键一环。
这年头,国家发展要严重的依靠外国设备和外国技术,这些东西都需要外汇去买。所以,外汇很宝贵,绝对不能轻易掉。
哪怕是复旦大学,想申请一笔外汇都非常困难。
必须要有关乎国家发展、国民生计的重要理由。
做“校园一卡通”,要采购智能卡,就需要用到外汇,从索尼、飞利浦、米克朗、英飞凌等公司去采购。
外汇去哪弄?
复旦的小金库里也有外汇,可真的要把宝贵的外汇,用来买这种没什么实际价值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智能卡吗?
多少专家教授,都在申请外汇想买国外的实验材料,都迟迟得不到批复呢。
一个校园卡,凭什么能拿到外汇?
在90年代,世界上的主流大学,都已经推进了一卡通的项目,国内要等到1999年,才由富得流油的清华大学首先启动。
除了技术的限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层面。
张学真副校长好说好商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