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周浩然背着手参观,像个领导似的,问道:“咱们这是教育网线路吗?”
郑双文道:“接入了,主要还是拨号的inte网络。校园网的搭建太复杂了,这都已经换三个项目负责人了。”
“哦?”
周浩然本来想做这件事的。
郑双文对学校的信息建设比较了解,说道:“其实从94年,我们学校就有了校园网的建设规划。可执行起来太难了,现在发展了三年,就只有本校区的20多栋楼,连上了本校的校园网。”
“怎么会?”
周浩然对此很疑惑。
校园网的搭建,其实没什么技术难度,这就是个校内局域网。只要拉上线缆,把全校各大楼、机房和电脑都连接起来,有一个中枢的交换机房就行了。
郑双文道:“工程量太大了,要在地下埋线,费用太高。还有,我们的教学楼,这些都有几十年历史了,在楼里走线,要怎么走?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周浩然这才恍然。
制约校园网建设的不仅是科技,还有施工。
教育网覆盖全国,这其实好办,拉一条线,把全国的大学都连起来就行了。
可是线路入户,这才是最难的。
就像快递行业似的。
把商品从首都运到海港,这很容易。难的是商品运到海港后,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郑双文叹了口气,“最难的还是地理上的限制,复旦大学有好几个校区。这种空间上的隔离,就很难把各个校区都统一在共同校园网内。这是学校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