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笑道,“这不是大理寺的堂官们捯饬案件时,常用的排除法么?”
\n
皇帝冷笑道,“是啊,这是他们自己平时审案的办法。如今放在自己身上,却糊涂了起来。可见这人呐,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着又道,“文臣结交武将,向来是有谋反的嫌疑。一个小小的从四品大理寺少卿,串联拱卫京畿的京卫何意?必是受人指使,而他又是周铮的门人,可见周铮意欲染指军政。”说着又道,“军权一直是与朝政剥离开的,被朕紧紧握在手里,也是朕的立国根本。如此看来,再任其发展下去,怕会动摇了朝廷的根基。可惜方才朕从嫣贵人那里出来,她竟然让朕仿效唐代宗,做一个大度量的皇帝。还说什么‘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n
我忙为嫣姐姐开脱道,“皇上知道的,嫣姐姐为人向来宽厚。”
\n
皇帝却不堪重任的道,“这就是她的幼稚之处,她以为遇见问题时,像鸵鸟那样那样把头埋进沙子里眼不见为净,就可以避开问题,殊不知这样做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说着又道,“我朝经历万历爷的怠政,朝廷已经不堪重负了,如何教朕能忍?”
\n
我试探的问道,“那皇上的意思是?”
\n
皇帝不可置否的道,“这些日子周铮得罪了不少朝廷的大臣,朕只需要稍微的朝他们透漏一点,弹劾周铮的奏折会把南书房淹掉的。”
\n
我不禁暗叹,皇帝每一次清除党争的结局,几乎都是血流成河的残酷。我呈上一杯大红袍,劝道,“还望皇上三思,周铮身为户部尚书,当下正在为皇上统筹东北的战马钱粮。皇上又在山海关以南处处设防,此刻撤下他,会引起前线动荡的。”
\n
皇帝道,“还是你思虑的周全些,朕当下并没有要动他的打算。朝局安稳,朕才能腾出手来收复边疆。”说着又顿一顿道,“朕很快就将收复辽东半岛,珍儿...”说着他便凝视着我,郑重的道,“自万历四十七年萨尔胡之战惨败后,辽阳、沈阳等重镇相继失守。朝廷退守辽西,已陷入完全被动。如今皇爷爷手里失去的疆土,就定要被朕重新夺回来了。”皇帝越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