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麻雀的那个构型,虽然在现在能用,但是长远来说,高振东还真不怎么看得上。
旗佬的麻雀从外形上看,和后来的ai120,包括我们自己的雷电-12、15好像差不多,区别只是弹翼的大小,实际上,这货和后面几个完全就是两个技术方向。
“高顾问,现在这个构型问题很大?”见高振东回答得斩钉截铁,同志们大概也意识到了一点什么问题。
高振东点点头:“麻雀用的是全动弹翼布局,而我们现在这个中程弹脱胎于它,也是相同的。这个布局因为控制舵面在质心附近,控制响应很快,但是也仅限于此了。对于远程弹来说,弹翼偏转时阻力增加剧烈、翼面产生的诱导滚转力矩很高,同时控制翼面在起控制作用时,产生的强涡流对导弹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不利。总结下来,用于中近程导弹还能用用,但是想要用于远程,这个布局不行。”
高振东又画出图,对我们现有中程空空导弹的布局进行了一通分析。
麻雀的全动弹翼布局,是把看起来在导弹中部、质心附近的那套弹翼用来当控制舵面,看起来响应很快,实际上毛病一堆,因为那个控制弹翼由于控制力矩的原因,不得不做得很大,加上位置在弹体中部,然后,问题就来了。
这个布局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所有的新型导弹就几乎不再使用,不过我们的雷电-11倒是用了,原因是雷电-11的原型、皮鞋国的“阿斯派德”的原型,是麻雀。
同志们听着高振东的话,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说实话,对于麻雀为什么要用这么个构型,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同志们大约是不怎么清楚的,也就是照葫芦画瓢,但是原理是什么?几乎不清楚,这也是我们早期仿制装备的常态,技术阶段就只到这儿了,没办法。
而现在一听,同志们对这一块至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高顾问那是真给啊。
高振东说完,总结道:“所以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