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来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通信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保证24小时随时覆盖,简单来说,需要等相当长的时间,大概是2~5天的样子,具体取决于最终选定的轨道高度。而每一次通信可供使用的时间是较短的。当然,这是理论计算原点重访,实际上会好那么一点点,但是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通信的间隔时间,不会变。”
这个和卫星的重访时间有关系。
“2~5天有一次机会通信?太好了!”高振东觉得这个参数不咋样,但是领导却觉得已经超出预期。对于承担相关工作的同志来说,能用普通纸质信件进行联系就已经是极为便利的通信条件了,这个东西的时间,总比信件快多了、隐蔽多了嘛。
2~5天,对于这种特殊工作来说,和面对面沟通也没什么区别了,特别是这次面对的,是更为恶劣、复杂、森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还有,这种方式的通信信道和带宽都是有限,不高的,通俗的说,重访一次能提供服务的终端数量和传输的数据量都是比较有限的。”
“不高没关系,递张纸条总没问题吧?”领导笑道。
只要能建立足够便捷的联系方式就足够了。这事儿又不是写论文,使用这东西的同志本来就不多,也没那么多东西可以发。
说到这里,防工委领导突然想起点儿什么来:“那……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用到很多地方?”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在世界上任意一个地方都能用,但是时间间隔就不太一样,会高不少。另外,如果想减小间隔,那么可以多打卫星,规划好卫星的轨道,数量足够的话,理论上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只是代价很大。搞得这么麻烦,主要是现在只能用近地轨道,等到技术发展了,利用同步轨道,就有其他办法了。”
和在某地上空的通信可以马上转发到200公里之外的海对岸不同,如果是任意地点向国内传输数据,那就必须先存储收到的数据,然后在掠过接收台上空的时候把数据下发。亏得我们国土宽,能建立多个接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