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几十年后那么复杂,仿制起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特别是防工委总工知道,最困难的材料问题,在这方面高振东早就把基础给打好了。
高振东闻言,心里一动:“等等,老总,我记得三线那边,应该有个航发厂吧?”
现在厂所还没分开,有航发厂就意味着有研究所。
总工一听,拍了拍脑门儿:“对对对!是有一个,在黔山鞍顺地区,现在已经差不多能够开展工作了。”
这个厂子没有东北航发出名,但实际上承担的任务和做出的贡献并不低,最出名的就是发财1、战-35的发动机,都在这里研究和生产。
当然现在还在草创期,它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附近的另一个飞机厂做配套的。
高振东的想法很简单,这个小型涡喷,就交给他们去做!
这个小型涡喷的技术难度相对比较低,对这个新生的三线发动机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练手的机会。
这个航发厂大概率会接手lyp-6改的生产,因为东北厂慢慢会转向米格-21的改进型发动机的生产,而lyp-6改,是当前战-7多用途战斗机、攻-5攻击机等作战机型的主力发动机,需求很大,必定不可能就此停下。
但仅仅是生产,肯定不能满足这个厂对自身能力锻炼的需求,同时东北所在改进米格-21发动机这件事情上,任务已经很满,抽不出精力来仿制这个小型涡喷。
而小型涡喷这类小型发动机的需求,在未来其实并不比中推、大推要小,甚至单从数量上来说,可能还要比他们更多,毕竟便宜嘛。
就算这个小型涡喷严格说来并不够小,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它作为我们小型喷气发动机的开山鼻祖。
防工委总工听了高振东的话,想了一想,连连点头:“嗯,你这个想法很合理,这样减轻东北所的负担,能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