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这种把握。
曹操踌躇了片刻,把疑虑按下,笑与程立说道:“公言有理,想来本初当是不会拒绝。”
入长安救驾,并以此为契机,把天子掌控在手,这是曹操想要重新翻身、卷土重来的天赐良机,曹操肯定是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的,所以这件事情他一定要办。
既然如此,那么不管袁绍会不会同意,他总归都是要先试上一试才行。
曹昂在旁插口,说道:“若是袁公不肯与阿父共往长安勤王,阿父,高使君、王府君的兵马能不能借些来?”
“高使君”,并州刺史高干;“王府君”,河东太守王邑。
曹操就此,已有斟酌,说道:“没有本初的命令,元才不会借兵与我;至於王文都,我倒是可以说动他,请他与我一同出兵,只是王文都帐下兵马有限,难堪大用。”
“这么说来,非得借袁公之力不可了!”
曹操与程立说道:“程公,事不宜迟,我明天就启程去邺县,面见本初!我离开太原以后,太原、西河两郡,就暂托付於公了!”
勤王事大,向袁绍借兵、或说服袁绍共同出兵,这自然是必须曹操亲自出马才行,他要亲赴邺县,此是情理中事,程立闻之,并不意外,应声答道:“明公放心,有立在,两郡无事。”
“托付於公”、“两郡无事”云云,这一说一答,表面上似乎没什么,然实际上这两句话却是有暗含之意。这暗含之意,即是高干。曹操刚到太原时,与高干处得还不错,但自曹操剿灭白波黄巾,占下西河郡,不肯把之给高干以来,曹操和高干的关系渐渐微妙。面子上犹尚过得去,但两人的裂隙已经产生。高干不满、猜忌曹操;曹操亦因是提防高干。
次日,曹操就启程赶往邺县,去见袁绍,与他商量此事。
动身前,曹操先与高干见了个面,告诉了高干,自己要去邺县谒见袁绍,至於去见袁绍是为何目的,没有对高干说;然后便就由曹纯、郝昭等引率骑兵一部扈从,出城奔赴邺县。
……
曹操那厢出太原城未久,西南数百里外,长安城南,郭汜营中。
今天是郭汜把杨彪等公卿扣留在营中的第二天。
就在上午,郭汜遣兵攻了李傕营一阵,仍是无功而退。
郭汜便於下午以宴飨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