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与下吏同往的数君,悉被杨奉杀了!要非一个叫徐晃的劝谏杨奉,说‘不斩来使’,下吏亦性命不保。”
曹操闻言,又惊又怒,半晌没有说出话来,头角又在隐隐作痛,他按住额头,痛心疾首,说道:“枉我赤心推之,恩义结之,贼终是贼也!韩暹负我!韩暹负我!”
帐外一人进来,是闻讯来到的王邑。
问知了劝降不成,韩暹反又从杨奉,王邑忧色沉重,说道:“孟德,我军已至渭北,而未若公之所料,杨奉竟不肯降,这可怎么办?”
曹操忍住怒气,忙收回颜色,温声说道:“公勿忧!我尚有后手。”
“是了,你说过杨奉如不肯降,你还有别策。孟德,到底何策,可以说了吧?”
曹操揉着额头,说道:“杨奉已无去处,却仍不肯降你我,这必是因他仍然记恨河东此战。却也罢了!不肯降你我,可若有天子令旨,他难道还会敢不从么?”
“你的意思是说?”
曹操说道:“我给幼阳去书一道,劳他奏请天子降旨,命杨奉让开渡口!”
“天子降旨?好、好!公之此策甚佳!如公所言,杨奉已无去处,纵犹记恨你我,然若天子降旨,赦免其罪,他再是不愿,也只能为你我让开渡口,迎我军渡渭。”
……
万余人的部队不好渡过渭水,派三四人,乘小船,偷偷地渡过渭水却是能够做到的。
曹操兵马驻地,离长安只有是五六十里,他给丁冲的信,一日后就送到了丁冲处。
丁冲急忙求见刘协。
见到刘协,他下拜说道:“臣贺喜陛下。”
刘协展开愁眉,惊喜说道:“可是镇东大败李傕、郭汜了?”
“……不是。”
刘协喜色散去,问道:“既非镇东已胜,何喜之有?”
丁冲拿出了曹操来书,奉与刘协,说道:“陛下,虽尚未闻镇东捷讯,然曹操率精卒万人,现已至渭水北岸高陵县境,距长安只六十里矣!”
侍臣把曹操的来书转呈刘协。
刘协看罢,说道:“原来是被杨奉阻在渭北,这杨奉既已叛李傕,却为何不放曹操兵马过渭?”
丁冲说道:“陛下,此系因杨奉记恨曹操前歼西河白波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