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公,设若兖州无明公,则肆虐横行的黄巾贼子何得剿灭?鄙州之士民,悉赖将军得安,将军之功德厚矣!”
董昭的这几句话,只说了没有谒见荀贞,不是因为荀贞没把兖州治好,但没有提张扬是否待他恩深,这是理所当然之事,一则,张扬就在身边,二来,张扬虽然是等同於把他扣留在了河内,然素来对他待之以礼,他是不能说张扬坏话的。
荀贞问道:“那你为何不来见我?”
董昭说道:“昭迟迟未谒见明公者,是因昭未立尺寸之功,便是不自量力,求谒明公,於明公而言,亦无用一废人也。”
荀贞大笑,说道:“公仁,适才我之所言,相戏於卿耳。我听张将军说了,张将军方才向我进献的讨定二袁之策,实是出自你的手笔,端得好策!现在你可不是无有尺寸之功了。我久思见你,你久思见我,今日终得相见,我有一请,不知你可允否?”
“明公有何令,敢请明公示下。”
荀贞笑道:“我请你不要再回河内了,如何?”顾视张扬,说道,“将军愿否割爱?”
张扬陪笑说道:“公仁本就是朝廷命官,前所以暂居河内,是因往朝廷的道路不通。现明公令下,只要公仁愿意,扬怎敢阻挠?”顿了下,补充说道,“方今明公奉天子以讨不臣,天下义士,莫不云集响应,莫说公仁必不会拒绝明公之令,杨虽粗鄙,亦甘为犬马以供驱驰!”
荀贞一笑,目光重新转向董昭,问道:“公仁,你可愿留在朝中?”
董昭下拜说道:“谨从明公之令!”
荀贞大喜,又下到帐中,再次把他扶起,笑道:“有公仁相助,二袁若果敢有不臣之心,吾又何愁不能定之!”
董昭愿意从附荀贞,最大的价值,不在於他通过张扬献给荀贞的那个方略,事实上,他所献的方略,和荀贞、戏志才等人的所见是相同的,并不足为奇;他真正的价值,在於他曾经在袁绍帐下任职,较为了解袁绍,也较为了解袁绍帐下那些重要的谋士、武将,有了他的帮助,在以后与袁绍的作战中,荀贞便更能知己知彼。
当日,荀贞奏请刘协,拜董昭为议郎。
——却是说了,董昭之前已被朝廷拜为骑都尉,骑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职,议郎才不过秩比六百石,单从品质比较,改拜董昭为议郎,好像是给他降了职?实则不然。骑都尉虽然秩比议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