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领悟,与戏志才等的领悟相比,会有深浅的不同罢了,但对东方朔的这个故事,像他说的,他是知道的,受到戏志才的提醒,刘协心头登时放松,琢磨想道:“对呀,朕怎么没有想到!为何不用东方朔的这桩故事,来做今晚此事之对比?”
心里有了主意,刘协不复无所适从之态,神色安稳下来,笑顾杨彪,说道:“杨公,戏卿所言,朕以为甚是。东方朔小遗殿上,若论不敬,可谓十分不敬矣,而武帝犹惜其才;程嘉无非是酒后失态,论以轻重,何能与东方朔之不敬类比!朕以为,那要不就稍加惩戒,何如?”
杨彪不依不饶,说道:“陛下,东方朔小遗殿上的时候,武帝并没有在殿中,而武帝犹贬其为庶民!何况程嘉失礼,是在陛下座前?臣愚以为,单只稍加惩戒的话,不足以明尊卑纲纪!”
“……那以公之见,何以责罚为是?”
杨彪说道:“臣请陛下降旨,先收其下狱,待论定其罪,再做严惩!”
“这……,杨公,未免过重。荀公,公之意如何?”
荀贞依旧温声和语,回答刘协的问话,说道:“臣以为杨公之进议甚是。”
杨彪席侧,一个也是坐着独席的大臣起身,向刘协行了一礼,笑道:“陛下,谁还没有个喝醉酒时?酒后失态,情有可原。况且程嘉今日之所以大醉,也是因为陛下特许他参与今晚赐宴,他惊喜惶恐之故,并非是存心故意。”与杨彪笑道,“杨公,若因此便把他下狱治罪,如戏忠所言,其人有才干,未免可惜尚事小,如是因此有损圣上爱才之名,却就事大!”又转向刘协,说道,“陛下,老臣愚见,戏忠之议,陛下不妨采纳。”
这说话之人是司徒赵温。
赵温也是三公之一,其地位、名声虽稍不及杨彪,亦重於朝野,他这一开口,殿内适才几近凝滞的气氛顿被打开,先是大鸿胪荣郃,继而其余诸臣,包括陈纪在内,大部分紧随着纷纷进言,悉是附和赵温,赞同戏志才的意见。
虽有少数未出言的,可也没有表态支持杨彪。
一时间,情势陡变,只有杨彪一人要求严惩程嘉,很是显得势单力孤。
杨彪名望再高,一人难抗众意,他朝坐在对面席中的董承视去。
董承臊眉耷眼,低着个头,坐着不动,丝毫没有起身来相助杨彪的意思。回想他之前撺掇自己上书刘协,阻止荀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