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龙行虎步,气宇轩昂,下臣觐见未有轻慢之意,久必为太平天子——《长生斋》
夜幕下的昭勋阁,正殿之中烛光明亮,温暖如春。
一身明黄绣锦袍的文若端坐在上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没有一点天下第一官(军)二代的架子,频频举杯相请。
下首右一坐着的周襄在面对大郑太子爷的礼遇有加时,也不敢再像当初在异香楼那会儿一样放浪形骸、“众生皆江鲤,独我坐钓台”了,双手举杯回应着。
凌晨坐在周襄旁边,因为是旧识的缘故,也能让他产生一些亲近感,毕竟他没见过文若和冯俊。人这种奇怪的生物,在一堆陌生人里面,有过一面之缘的就算是熟人了,不自觉的就会有靠拢欲。
冯俊独自一人坐在左边,与周襄遥遥相对,也是满面春风。这小子长的是真帅啊!就连男人看了都会心情好上不少,关键是他还很热情,而且不是那种装出来的,非常自然。
文若的背后并没有像寻常殿堂一样置有屏风,而是摆着宽大庄重的香案,墙壁上挂着四幅画像,从左往右依次是琅琊郡公王臣鹤、左相周行舟、右相杜宣、兵部尚书冯延。
大郑以右为尊,杜宣同时作为江淮势力和大郑帝国的二号人物,地位无需多言,高居昭勋阁榜首。
周行舟虽然后面昏了头,但在大郑起家之时的贡献和功绩是无法被抹去的,况且他的门生旧部也有很多,人都下野了,荣耀还得给。这不单单是给他的,还是为了安抚人心,同时也体现出皇帝的圣明,功是功,过是过。
冯延是中原势力的代表,王臣鹤是关东势力的代表,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文训当年不可能顺风顺水的前往邺城与应开疆争夺天下,而且还不用担心有后顾之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