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政治权利。”
这让苏州士绅更难受,像王时敏如果想保留百名奴婢,每年就要向朝廷缴纳一千二百元蓄奴税。
这笔钱只缴一次他还能认了,每年都缴纳的话,王家这样的大户也会痛心。
除非把这些奴婢都转成异族,那样每人每年就只需要缴纳二元蓄奴税——
再加上异族奴婢在得到主家允许前没有考公参军的自主权,很难脱离奴籍。这个政策还带动了一个灰色产业,那就是让汉人奴婢入籍藩国成为异族,以便降低需要缴纳的蓄奴税、让他们难以脱籍。
这逼得朝廷后来不得不出台政策,把奴婢数量和异族奴婢数量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以便限制越来越多的异族奴婢。
藩国以汉人为异族的行为,也被严令禁止,甚至有一些封君因此被降低了爵位。
这些都是后续发生的变化,此时他们只能听着张溥警告道:
“皇上一再强调:纳税和服役是每个大明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诸位务必谨记这一点。”
“但凡偷税漏税和拒绝服役的,都会被取消公民身份,甚至有可能沦为贱民。”
“朝廷这次的决心很大,诸位万不要以身试法,体验后果是什么。”
这点王时敏是相信的,因为他知道当今皇帝最头疼的就是财税不足,最重视的也是收税。
申家就是因为利用优免偷逃赋税,被皇帝整治了一番。
所有官员士子的优免也被取消,改为朝廷发放相应数额的补贴,再统一征收免役钱。
今年就有一些秀才拿了补贴花天酒地,却不缴纳自身的免役钱,被官府强行抓去服役、耽搁参加乡试。
甚至有一些秀才,因为偷逃税款,被朝廷处以罚金,暂停科举资格。
以至于民间开始流传“秀才不值一文钱”之说:
就算只漏缴一文赋税,在补上赋税和罚金前都会被暂停公民身份,禁止参加科举。
王时敏的外甥吴世睿被张溥拿捏的把柄之一,就是隐瞒田产漏缴赋税、被张溥威胁取消公民身份。
此时此刻,他当真有种“士不聊生”的哀叹,认为朝廷对士绅太苛刻,逼着他们去海外——
是的,王时敏已经看出来了。朝廷的措施,就是逼大户人家出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