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院,而是以奉命修书的名义居家办公。张溥也是因此,把京城《明报》交给他主办。
这次他南下参加乡试,陈子龙送别时就有一些艳羡。言谈中似乎有后悔接受特赐元士的意思,认为最正统的做官途径还是科举。
张溥鉴于他的教训,是不愿被特赐元士出身的,更不愿成为内廷官员,被人另眼相待。
所以他下决心这次乡试一定要中举,明年考取进士——
对他来说,中举之后的考进士,根本就是手到擒来。
江南乡试一向是被认为天下最难的,从江南杀出来的举人很容易考取进士。
而且张溥还有徐光启做老师,他是当今大明最精通数算的人之一。
皇帝编撰的数学教科书,张溥也在老师桌案上见到过,甚至还帮忙整理稿件。
所以说,只要张溥有举人的身份,考取明算科进士是十拿九稳的事情。甚至其他几科,他也有有把握考上去。
想到刘理顺被任命为总主考官,江南乡试要增加明法、明算两科,张溥道:
“刘侍讲南下,不知是否已经动身?”
“听说江南的乡试,这次要和之前大不一样?”
张彝宪笑望着他,说道:
“不一样的原因,难道张先生还不知道吗?”
“皇爷担心有人作梗,埋没了先生的才学。”
“所以特意派刘侍讲,来江南主持乡试。”
“旁的咱家不敢说,这次江南乡试的明算科,一定是最公正的。”
“皇爷让我转告你,明算科会实行百分制,全部都是客观题。”
客观题是当今皇帝的提法,就是能确定答案的题目,最大限度地避免主官出于私人好恶评判。
张溥精通数算,当然知道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别。他在听到这次考试都是客观题后,就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这是确保他能通过乡试,不用担心得罪的人太多,在乡试上被人拦下来。
他心里一时间暖洋洋的,觉得皇帝对自己,当真称得上皇恩浩荡。
然而这还没完,张彝宪又向他道:
“这次江南乡试还有一个改变,那就是解元会在最后评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