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今年的苏州,能收到多少赋税?”
“若是按在册的九百二十九万亩田土,每亩三斗可是能收到二百七十八万石啊!”
想到这个数字,曹文衡心里就痒痒的。因为他知道如果真的收到这么多,绝对能解决朝廷的大问题。
皇帝也一定会不吝赏赐,为他进爵加官。
张溥折扇一摇,不疾不徐地道:
“今年是特殊情况,不能都按这个算。”
“但是苏州的田土一定是有隐藏的,现有土地肯定要超过洪武二十六年的九百八十五万亩。”
“按一千万亩估算的话,如果官民一则,就不分官田民田,只分上中下三等:”
“上田每亩三斗,中田每亩二斗五升,下田每亩二斗。”
“平均下来,每亩赋税大约二斗五升。不超过估算的十一税上限。”
“这样苏州一千万亩土地,就能征收二百五十万石赋税。”
“起运九成的话,就是二百二十五万石。”
又算着苏州现有的赋税,说道:
“苏州府秋粮203.8万石,起运185万石。夏税小麦5.3万石,起运4万石。”
“加起来209万石多一点,起运189万石。”
“还有马草,税丝等等,加起来折银后大约两万两。”
“学生的意见是,把这些都并入秋粮,算在那二百五十万石里面。”
“如此征税简单,可谓官民两便。”
曹文衡点了点头,说道:
“如此税法,确实比以前简单多了。”
“可以称为一税制,像是一条鞭法。”
张溥点了点头,说道:
“就是参照一条鞭法来的,清丈田亩,并为一体,不再征收辽饷等加派。”
“只是一条鞭法的征银,对有些农户很是不便。再加上四方多灾,朝廷需要粮食。”
“所以这个一税制,纳粮、纳银皆可。”
“司农寺会在各地建立仓库,接收需要起运的粮食。”
“顺天银行和户部银行,负责接收银两。”
这是对一条鞭法的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