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仍嫌太高,韩爌则有些忧心道:
“四千万石粮食运到朝廷,损耗两成就只有三千二百万石。”
“从京城运到地方再损耗两成,实际可用的只有二千五百六十万石,甚至可能更低。”
“折成银子的话,只相当于一千多万两。”
“朝廷九边和辽东所需,就能把它耗尽。”
九边一年的饷银,大约六百多万。辽东所需的辽饷,则是五百多万。
两者加起来就是一千多万,是朝廷如今最大的负担。
而且朝廷的钱粮总不能都用于边饷,京城官员和京营还需要银子呢!
李长庚久在户部,指出他的漏洞道:
“辽饷是需要全部由朝廷支付,但是九边各军,朝廷和地方各支付一半。”
“所以九边需要的是三百多万,加上辽饷也才八百多万。”
“皇上还决定在辽东裁军,减少二百万支出,这样边疆军费,能够降低到六百万。”
“剩下五六百万,还不够京营和百官?”
徐光启闻言摇头,向他道:
“李侍郎这样算错了。”
“陛下虽然裁减辽东军队,但是辽饷却不会少,只是用在其他地方而已。”
“这二百万两就是用来打造新火器的,用于辽东各军。”
“所以辽饷的五百多万不变,九边则因为现在天灾频发,几乎需要朝廷全额支付。”
“即使卫所改制后,九边的营兵军饷也需要朝廷负担。”
“边疆军费相加,估计不会少于一千万。”
“再加上救灾等支出,三千二百石远不够朝廷花费。”
董应举没想到身为松江人的徐光启这样说,向他道:
“不够花费就应减少支出,怎么能因此加税呢?”
“财政应该量入为出,而非量出为入。”
一时间,朝堂上理财的大臣激烈争论,尤其是南北方官员之间。
显然,南方官员是不愿缴纳八千万石这个巨额数字赋税的。他们虽然赞同一税制,但要求一税制应降为一斗,甚至是国初的五升和三升。
北方官员对此自然是不同意的,最终朱由检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