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为了卖直求名,经常上疏朝廷减少苛捐杂税。哪想到各种杂课加起来,占比只有财政的百分之一。
这让他们实在难以相信:那么多苛捐杂税,就收了这么一点钱。
徐光启出言询问道:
“毕尚书,杂课收入就这么点吗?”
“为何感觉有很多苛捐杂税?”
毕自严苦笑着道:
“就是这些!”
“这是我们户部按历年数据做出的统计。”
“像是苏州这个商贸兴旺之地,每年的工商税收只有一万多两。”
“而在前宋的时候,这个数字是七十多万!”
七十多倍的差距,让群臣彻底无语了。
同时这也印证了皇帝的说法,前宋工商税占比七成,本朝则是远逊——
盐税、关税、杂课全部加起来,占比也不过一成而已。
朱由检道:
“士农工商,国之四民。”
“工匠和商人想要真正成为四民,在国会中拥有和农民同等的地位,就必须要为国家缴纳更多的赋税。”
“朕希望将来工商税能超过三分之二,工匠、商人可以和农民站在一起,拥有相同比例的国会席位。”
这是关系到重制礼乐权力分配的重大问题,群臣说不出反对的意见来。
四民皆本也不是什么新观点,王阳明早就提出了新四民论。甚至因为很多士人从商,他们一直这样呼吁。
不过让工商业者承担相应的赋税才能有地位,则是一些人所不愿的。
首辅韩爌委宛道:
“工商税可以增收,但是民间的苛捐杂税如今已经让人怨声载道。”
“臣以为应当谨慎。”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知道他背后有很多山西商人,而且还是大商人。遂道:
“确实应该谨慎。”
“朕的意见是不要扰民,对小民不但不能增税,反而应该减税。”
“参考有产税那样,实行阶梯征税。”
“毕卿,你来说一下,应该如何征收工商税?”
毕自严对此事绸缪已久,闻言顿时回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