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的护军,也都要提出候选人。”
刘遵宪这下就更高兴了,因为这是袁可立送过来的功绩。
他只是考虑了一下,便说道:
“三个都督府在塞外,应该以武将为主,护军职责并不重。”
“窃以为安排护军都尉即可,确定以总兵为主导。”
这让在场的枢密大臣议论纷纷。
他们都是文官出身,护军制度最大的支持者,其实就是他们。大明文职军官最集中的地方,其实就是枢密院。
刘遵宪如今认为三个都护府只需要总兵,而不需要护军使。这让有些人感到不满,认为减少了文官职位。
不过袁可立却认为这个建议很正确,负责陆军军政的兵部左侍郎秦士文也支持这个意见,说道:
“护军在内地主要负责和地方的协调,在都护府还有治理地方的责任。”
“大宁等三个都护府新设,连确定的辖区都没有,现在设立护军使只会和总兵争权,而无多大用处。”
“三个都护府确实只需要护军都尉,确立总兵的主导权。”
“而且总兵这个称呼也值得商榷,窃以为称为都督更合适些。”
都护府的主将称都督,确实听着更合适。
而且大明的总兵通常都有左都督、右都督或都督佥事加衔,确实有资格称为都督。
袁可立对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根本不在意,为了取得秦士文支持,当即就决定道:
“可以这样改称,以后都护府的主将,可以称为都督,和都护并列。”
“大宁、归化、河套三个都护府暂时只设都督,都护在五年后看情况再设。”
“诸位如果没有意见,事情就这样定。”
让众人举手表决,形成枢密院集议。
作为一手建立枢密院的人,袁可立在枢密院的威望自然是巨大的。
在他和秦士文都支持刘遵宪意见的情况下,其他人根本没有多少反对。最多是有几个人弃权,保留自己意见。
袁可立在这件事通过后,又说道:
“大宁都护府的都督,已经确定是满桂。”
“归化、河套两个都护府的都督候选人,诸位有何人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