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没那么重要了。
因为我几乎不关注访谈,所以甚至会有种怀疑,凶手的剧情线是青山给的大纲,然后鹦鹉自己往里面填了细节,最后填完一看,哎呀,不够高大上,上次零执卖得好,肯定是我加的司法交易牛逼,这次再给塞进去。
最后就成了这一坨。
画蛇添足感实在是太强了。
然后,就是我现在就是很后悔,写M7写得我想吐。
真的,物理意义上的想吐。
我写作的习惯就是很严谨,如果写非原创剧情,我的习惯是先把漫画看一遍,理清楚青山给的推理思路,凶手的行动逻辑,然后再从我的角度去思考是否有其它的方法来找出凶手。
换句话说,如果原作案件是个题目,那么我的做法是希望能在青山给出的标准答案外,再试着用另一种方法解出题目。
只不过有的案子,限定条件卡得太死,没有第二种解题方法。
其实我觉得这个方法挺有趣的,因为当我这么去做了,去思考了之后,就会发现青山写得好的案子,你真的能从犯罪心理学等等其它角度去印证他的“凶手”。
但是这一切在写剧场版的时候,几乎都做不到。
首先,剧场版没有漫画,他在动,我想要去一点点研究,就必须一直暂停,一直反复拉进度条,这和漫画翻页或者滚鼠标完全不是一个工作量。
其次,剧场版的案子……
真的,完全没有任何逻辑,除了类似M1这种证明题,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