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郑国辉的眼中,却是极好的,他正需要这样励志于经世治民的夙愿的人才,而且多多益善,今后成为自己的得力臂助。
用武之地当然不是在神州大地,而是在南洋。
董焕章恰好又是自己的妹夫,原本就值得信任,现在只需多培养实际民政能力就行了。
想到此处
郑国辉脸上露出微笑鼓励说道;“焕章兄,不用如此悲观,你在我的幕僚中也同样是为朝廷效力,当潜心任事,厚积而薄发也。”
“学生明白,自当专心任事。”
闲话过后,董焕章告辞离去了。
郑国辉踱步走回帐中,目光凝望着悬挂在帐中的地图,显得若有所思。
战乱结束了,四处逃离的民众正在逐渐回归,清理战争的废墟,拔除田间的野草,恢复昔日农耕的田园生活。
这样的过程,将持续两至三年。
在镇江府周边的山峦丘陵地带中,金坛县,丹徒县,都有大量逃离战乱的流民以及残匪余孽,那不是军队围剿的目标。
只需通过适当的降低田地佃租引导,这些流民就会被吸引过来,定居在乡村周边,用辛勤的劳作换来安定生活。
在江宁府登记房铺田契期间,郑国辉近水楼台也获得了大量无主的田地和城内房屋店铺,数量极其惊人。
若说“郑半城”也不为过,这是他趁着当初江宁知府还未上任的空暇,为自己和江南提督福珠洪阿谋求的私利。
这其中就有江宁府周边县市大量的无主田地,郑国辉以每年两钱银一亩的租佃价格,大量招收流民耕种土地,效果非常显著。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