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在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文化领域,早就布局在了前面。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水滴石穿也。
欧洲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进行了不到一个月,奥斯曼帝国就撑不住劲了,向欧洲各国列强发出了调停的请求。
彼时经过激战,塞尔维亚王国、黑山王国两国占领马其顿和亚得里亚海沿岸,打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几乎丢盔弃甲,望风而遁。
那副惨样子,就特么别提了。
保加利亚王国军队迅速控制伊斯坦布尔以西地区,希腊王国军队只用了6天时间就占领爱琴海诸岛,一路高歌猛进。
奥斯曼帝国军队败退到埃迪尔内、约阿尼纳和斯库台等地,总计17万奥斯曼军队剩下的不足4.35万人,除了万余人死伤之外,其他大部分溃逃无踪,找都找不到。
这样孱弱的战斗力,在整个欧洲沦为笑柄。
真正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其实只持续了不足一个月时间,在1912年12月中旬便进入收尾阶段,剩下的只有双方间的小规模武装冲突。
百人以上规模的战斗,在1912年底便已经绝迹了。
包括楚国在内的外交使团参与了战争斡旋,现在的情形各国心中大多明了,只有喂饱了这几个巴尔干小崽子,才能够结束战争。
可问题在于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引发了奥匈帝国的贪婪,也引发了巴尔干联盟中的几个国家的期望,他们想要的更多。
塞尔维亚盛行“大塞尔维亚主义”,保加利亚民间盛行“大保加利亚主义”,希腊更是狂热的强调“大希腊主义”,还有马其顿奢望着“大马其顿”版图,各方的诉求不一。
最要命的是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