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离开方家又紧接着去拜访另一家造纸印刷坊。
不同于鄞县造纸和印刷两坊分开,在平波府是造纸印刷坊两坊合一。这是因为特殊的背景原因与历史教训才形成的奇景。
杨斌也慢慢发掘出其中妙处了,他暗自下定决心,回去就搞一个三合一。坊不在大,在于五脏俱全,关键时刻不受他人控制。
杨斌的谈判之路充满了波折。经过多次的谈判之后,方佑宁竟然还真是给了他情面,至少方佑宁看出他急用也没往死里压价。
双方都不肯让步,接下来的洽谈并不算顺利,但是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平波府足够大,容得下多家造纸印刷坊,这家苛刻,换下一家就是了。
杨斌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在坚守底线的同时又谈下了第二家。
观海社的成本大大增加,想要赚钱有两条路,一是提高青云路单本售价,向读者均摊成本,二是是把摊子铺大,售卖更多本,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提高单本售价实在是诱人,拥有粉丝买单。好在杨斌还是克制住了欲望。不能消耗幼麟的名气,幼麟可不是什么一次性消耗品,克制住才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杨斌最终选择了再多谈几家书店。谈成的造纸印刷坊那边是有常年合作的书店,但还不够。
一本书都销量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跟作者的名气外,销售渠道也是重要因素。更何况姜陵本身的名气还没有达到那种可以将外在因素几乎忽略不计的程度。
杨斌带着姜陵的稿子开始一家又一家地拜访,偏生平波府书店的布局可以说是王不见王,一片区域一般只有一家书店,可以说是把杨斌累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