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遭》这首,排比句很有气势。”又看着艾育梅,故意逗笑,“《多年》写得挺有意思,里面有故事呀!嫂子,说实话,你采过谁的花朵,捞过谁的涟波呀?”艾育梅红头涨脸地转移话头:“快听听校长是咋评价的。”
郑校长依然拿着报纸,一边浏览一边品评:“你的诗歌真的很棒!似乎作品的精神层面和作者的年龄不匹配,但作者就在眼前,又不得不信。总体看,这组歌很有嚼头,很接地气,真是越看越爱看!有些句子非常有味道,比如,多年的大道走成了河,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再比如,还在爱里跋涉,还在情里穿梭。这说明育梅观察生活细致,提炼主题娴熟,运用素材独到。其实这些内容我们也都熟悉,可我们却表达不出来,为啥?正所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嘛!”
金书启接话说:“我们不缺少生活,缺少的是悟性。艾老师太会写了,佩服,佩服!”听到夸奖,艾育梅有些不好意思:“我有写东西的兴趣,其实就是想赞美生活,也激励自己,我不愿庸常地活着。”黄香兰夸道:“嫂子你是咱乡下才女,有这方面的天赋,说不定将来能当个作家呢!”艾育梅笑了:“还是老老实实坐在家里吧,咱可没那么大妖劲儿啊!”郑校长鼓励说:“人难得有情趣地活着,艾老师才十九岁,未来可期。生活刚刚开始,别丢了写作抱负,我们期待你会有更好的作品……”
大地铺开了一片片密不透风的青纱帐,过人头的高粱苞米和齐了腰的黄豆谷子淹没了纵横的阡陌,遮掩着如同舰群般的村落。黄士清喜欢看谷子秀穗、土豆开花、高粱拔节、苞米蹿缨,更期盼着早日能够打乌米掰青棒子。
这天,他发现木障子里的龙葵长的旺势,就顶着毛毛雨进园子里猫腰寻觅那一串串变得黑紫的果实。刚摘下来一把,正吃得酸甜爽口,忽闻墙外大街上有人唠嗑,定睛一看,是雁长脖和六指儿嘁嘁喳喳往村东走。隐隐约约听这两个妇人说:“那几块地青棒子都能烀了,早都有人下手了,就是怕遇到看青的。”“遇到看青的也别怕,大不了裤子一脱放赖,看他咋抓……”黄士清知道她们是去偷青,也起了贪心,回屋找个旧面袋子,尾随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