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4日,由何炜确定大致框架,由王元灵起草的战斗汇报电文早就已经发到了南宁方面。
按照目前部队的组织结构,何炜所率领的乃是中央军入桂先遣支队的前出部队,上级指挥机构是正在南宁部署防御的入桂先遣支队指挥官戴安澜。
故而,何炜的这份电报要先发给戴安澜,再由戴安澜发给更上级的指挥机构-桂林行营,最后,再由桂林行营上报给重庆方面。
在这样叠床架屋式的繁杂指挥体系下,何炜的这份电文自然不可能很快得到回复。
等到这份电文由南宁的戴安澜转送到桂林行营方面时,已经是11月的25日了,虽然时间只有短短几日,但这个速度在军事指挥上显然是十分迟缓的。
当然了,迟缓虽然迟缓,可何炜的这份假战报,对于桂林行营方面却有如一个炸雷,实际主政桂林行营军政事务的行营参谋长看到战报之后登时骇然无比,此前,突击总队也打了一个胜仗,那时呈报上来的敌情中日军的兵力还远没有这么多,这次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可呈报上来的登陆日军的兵力竟达到了四个师团!
四个师团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这样的一支日军主力兵团不用说什么武器,火力,就是论及兵力,怕是也要超过广西境内的国军部队总数了,而且这份电报的措辞也在何炜的授意之下极为夸张,唬人。
就连突击总队和新19师重挫日军步兵第42联队的战斗过程也比之实际要夸张的多,战报中描述的整个战斗过程可说的上是极为艰难,倍极惨烈,战场情况被形容的有如尸山血海,修罗地狱一般。
这种情况下,桂林行营甚至连突击总队取得的大捷都顾不上,当即就将这份电报转发给了重庆方面。
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层浪。
重庆方面得知日军登陆部队的总兵力有四个师团后,高层顿时哗然震惊,按照一般的战斗力换算比,国军至少要两个以上的军级单位才能和日军一个师团堪堪对攻,反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