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为此观“福生”名号之由来。
自福生观开观以来,门人便于万福台下掘土成湖,广逾万顷。湖中积石堆丘,起了一山三峰,山自为涿光山,峰则是分为沐霞、岳祺、涧禧。
三峰环抱万福台,呈朝拜之姿,峰峦之间更有玉桥飞架相连,终成今日福生观那“福台涿光,玉琮瞰岳”的恢弘气象。
陈沐一行四人驾云而至,此刻俯身下望,但见下方翠湖涵映霞光,铜殿凝聚日辉,亭台水榭,曲径回廊,一派仙家胜景,气象万千。
郭子喆连连咋舌:“这般宗门气象,确比我等散修的道场气派得多。”
青衫真君亦接口道:“单看眼前这片锦绣风光,谁能想到福生观竟也一代不如一代,早已今非昔比了?”
几人闲谈间,下方一道白光闪过,有观中弟子上前,稽首施礼道:“诸位贵客,可要此刻入席?”
他们来得尚早,是以那弟子有此一问。
几人相视一眼,自觉也无他处可去,便颔首应允。
那名弟子恭敬道:“请随在下移步。”
此番赴宴之宾,有资格登临万福台的,皆是问道真君之尊,许多随行而来的低辈门人弟子,则只能前往三峰饮宴。
便是万福台上,也隐有高下之分。
此台分作三层,以三十六道玉阶相隔,实力背景越是强横者,席位自然排得越高。
不过,福生观本身并无刻意划分席位高低之意,毕竟来者皆是助道贵客,若在席次上有所轻慢,岂非失礼?
是以观主陶峰变的意思是只在上殿设宴,众人聚于一层,以示平等。
然而多数人心下自有计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