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的变化,第一个是现在校内网的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群体增速放缓,第二个,是中学生,以及二十二岁以上的中学学历用户数量在快速增长。
陈程做了这么多年电商,对数据的分析非常非常敏感。
由于整个校内网的基础氛围都是实名制社交,所以网站用户个人资料的真实度非常高。
这样也就非常便于统计用户属性。
比如,所有出生日期在1980年以前、但是大学一栏没有填学校的,大概率都是没有读过大学,也不可能再读大学的人,因为这些人现在已经到了大学毕业的年纪,这些用户,代表了那些已经辍学步入社会的群体,而这些人,其实反而是互联网的主力军。
而所有出生日期在1985年以后、大学一栏也没有填学校的,大概率都是中学生,或者中学辍学的用户。
这两种属性的用户快速增长,意味着校内网其实已经开始突破“校内”的圈层。
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证明校内网已经自动开始了向脸书的过渡。
但另外一个数据又让陈程感到危机。
就是,这些非大学生用户,他们的使用粘度,明显要比大学生用户低很多。
这种粘度的偏低,体现在多个数据层面。
比如,这些人的好友数量明显比大学生用户要少很多,不少用户只有寥寥三五个个好友,而且没有再继续添加,而且他们上传照片的平均数量也比大学生用户低不少,说说的发布、互动、以及会员比例,都断层式落后于大学生群体。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们大概率是到校内网凑热闹来的。
也就是校内网现在太火了,这帮人觉得如果自己不注册一个账号上来看一看,就显得有些落伍。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