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何笑吟吟地看着台上的学生。
好大的口气。
不过,小良确实有说这话的资格,毕竟,小良可是几乎改变学风的人。
三年前,学校内部的大多数人都瞧不起拍商业片的导演。
这其中既有商业片不能拿奖,艺术性偏低的缘故,也有酸葡萄心理。
都踏马什么年代了。
如果可以选的话,谁不想口碑票房双丰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然而。
知易行难。
奖项、票房双丰收的片子,屈指可数。
江文当初为什么受投资人追捧?
因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既有奖项,又有票房。
同理。
张卫平为什么把张一谋绑的那么死,又能拿奖,又能卖座的导演,太他妈少了。
更直观的说,六代导演一头扑进冲奖片,既是自我表达,也是为了商业利益。
有奖的片子更好卖钱!
这是公认的事。
而三年后的今天,因为有沈良这样一个成功案例在,老一辈的电影人可能还坚持走文艺片路线。
坚持作者电影。
但在新一代的学生群体中,很多人不再排斥商业片。
走罗潘、罗噔、程尔、胡雪扬、宁皓那样的路,不香吗?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