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是:
两岁长女李婵、一岁长子李麟、一岁二子李磐。
李昭接下来一边在与杜夫人、荀采、冯夫人、杜夫人耕种,另外一边也担任起并州牧职责,沉于并州政事之中。
如今并州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大量涌入并州各郡的流民与黄巾俘虏给消化,进行大范围的开垦土地与在水草鲜美之地打造牧场,开发整个并州。
定襄、五原、朔方、上郡、西河五郡的“民垦区”,有流民、黄巾俘虏超过了一百三十万,李昭只是交于荀彧,催促已经分了大片土地的各大世家、豪族、商贾尽快开垦、耕种,便不再多官。李昭与李猛主要精力放在了雁门、云中二郡的“军屯区”。
军屯区,顾名思义便是一边训练兵马,一边开垦土地耕种,自给自足。
因为从一开始,大量流民涌入并州,堂弟李阳便按照李昭嘱托从流民中挑选精壮之士,在五郡的民屯区流民、黄巾俘虏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三十万数量时,两郡军屯区的流民青壮人数也达到了五万之数。
虽然五万流民并不多,但是,这五万皆是适龄的青壮,个个有强兵的潜力。再加上马邑大捷之前李阳在太原、上党两郡募集的士卒,已经训练成军成为军屯兵根基,此时,云中、雁门二郡的民屯军力已经达到了五万八千,只待操练训练。
相比于民屯区一百多万人,显然五万八千民屯军力的数量,并不多,再多倒是也能够继续招募。但是,李昭要求是宁缺毋滥,五万八千大军已经是个很庞大的数字了,就算是进行军屯,李昭都不太确定云中、雁门二郡能否养的起这么多大军。
只要把这五万八千军力训练成军,李氏势力便会大涨。
李昭带着有北宋农民技术的李农以及获得秦国水利大师英魂的李治,亲自前往雁门、云中两郡,帮助近六万军屯兵开辟军屯,并且派出了传承李嗣业英魂的李猛、历史上练成陷阵营的高顺两人参与进训练近六万的军屯兵。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