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于大汉的贵族可穿丝绸、皮毛(如狐裘、羊皮),可以使用类似于后世的地暖一般的暖阁,可以使用上好品质的木炭铜炉取暖。
东汉的百姓主要依靠麻、葛布料,填充芦、柳絮或旧絮,保暖性极差。
李昭想到《盐铁论》提到“衣若悬鹑”,形容百姓衣衫褴褛,难以御寒。
贫困家庭中,老人和儿童常无完整冬衣,“父子同衣”的现象并不罕见。
百姓倒是可以靠砍柴、收集秸秆烧火取暖,但并州植被因农牧矛盾和战争破坏逐渐减少,燃料获取困难,以致百姓“伐薪卖钱,根本不足以御寒”。
草原边缘百姓倒是可以用牛羊粪便作燃料(类似“粪火”),但气味刺鼻、热量低,仅能维持基本温度。
可想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北方百姓,在没有衣只有麻衣,缺少炭火取暖情况下,是如何抵挡这冬天的严寒的。
如此想着,李昭接下来吃火锅都有心事了,以前他是一个羽林郎、一个普通人时,他管不了那么多,但是,如今他是大汉骠骑大将军,并州牧,同时李氏兼具幽州、并州二州,两州百姓怕是有四五百万人口,冬天哪怕死上五十分之一,那都是十万人啊。
不提其他,人口在东汉时期也是难得的战略资源。
这可都是李氏的战略资源啊!
“夫君可是在担忧并州百姓?”
一旁刘慕看出李昭心思,不由出声道。
“不错,并州本就是苦寒之地,再加上今年天气格外严寒,不知道会死多少人,本侯身为并州牧,岂能不忧虑!”李昭倒是也没有遮掩。
“唉,百姓贫困,少衣短食,冬天最难挨过,怕是朝廷都没有办法!”刘慕叹息道。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