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多往来密切,如此大规模采购,怕是会使价格飙升”
李昭直接打断道:“百姓等不得!冻死一人,便是损失并州根基!你只管去办!”
“诺!”
一众几人皆感觉到了李昭决心,只是又很疑惑,不过,皆拱手离开。
李昭这一夜都在想后世火炕以及煤球的事情。
实在是东汉末年的百姓太苦了。而并州边疆的百姓,怕更是苦中苦哈哈的代表了。
若是想让并州成为李氏的根基,必须要对并州的情况进行改善。
并州是农耕与游牧交错区,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农田荒芜,“人相食”的记载屡见不鲜(《后汉书·献帝纪》)。冬季前若未储备足够粮食,百姓易陷入饥饿。
普通家庭以粟(小米)、麦为主食,偶尔掺杂野菜、树皮。冬季食物匮乏时,“煮啮糟糠”成为常态,热量摄入严重不足,身体抗寒能力下降。
低温导致粮食减产,加上赋税沉重(东汉后期“田租口赋,十倍于前”),百姓常缺粮。饥饿引发免疫力下降,冻疮、肺炎等疾病流行,而医疗条件落后(民间郎中少,药材贵),病死现象普遍。
在寒冷气候、物资匮乏、战乱频发的多重打击下,冬季生存堪称艰难。简陋的居所、单薄的衣物、短缺的粮食与燃料,使普通民众长期处于饥饿与寒冷的威胁中,冻死、饿死及因病致死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更彻底摧毁了基层生存体系,“路有冻死骨”并非夸张,无疑当时北方百姓冬季生活的真实缩影。
如今他李昭身为并州牧,掌控了一州生杀大权,那这并州百姓便是他的子民,他的底蕴,又岂能让百姓大量冻死。
次日清晨,晋阳校场已聚满神色疑惑数百的工匠。
李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