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东汉末年时期的船只,主要用于内河运输、军事短途作战,航海活动范围有限。
但是,明朝时期的宝船厂能够打造出的船只,超越东汉时期船只技术多少年啊?
李昭指尖摩挲着案几边缘,眼中的光芒愈发炽烈。
这个自龙江宝船厂的造船师傅的技艺,对于在此时的汉末情况,无异于一把劈开时代局限的利刃,其能带来的益处,在李昭看来,已是不是单纯的“造一艘船”那么简单了。
对李氏而言,首当其冲的便是潜在的战略格局的彻底革新。
如今李氏根基在并州、幽州、草原,看似坐拥大汉北方广袤土地,却受限于陆路交通的迟滞与艰险——粮草转运依赖车马,动辄数月。
兵员调度受限于关隘险阻,难以及时呼应。
但若能造出如郑和宝船般的巨舰,情况将截然不同:李氏可以沿渤海、黄海布设港口,幽州的战马、并州的铁器以及草原战马可借海船直抵青州、徐州,甚至南下抵达江东,运输效率较陆路提升数倍不止,成本却能缩减近半。更重要的是,海洋将成为李氏的“控制区域”,若中原动荡波及北方,巨舰可载精锐部队快速穿插,绕后奇袭,若北方遇灾年,亦可通过海运从南方调粮,稳固后方,可以说,若是李氏把明朝的海船造出,李氏足可以在战略上狩猎整个大汉。
其次,只要打造出明朝船只,对于李氏经济实力的爆发式增长,到时候无疑将水到渠成了。
东汉汉末虽有海上贸易,却多是沿海短途的零星往来,船只吨位小、抗风浪能力弱,根本难以承载大宗货物,但是,龙江宝船厂的技艺能造出的巨舰,可搭载数千石粮食、数百匹战马,甚至能容下铁匠炉、纺织机等工坊设备。
届时,李氏可组织船队往返于辽东与山东之间,将辽东的皮毛、人参换取中原的丝绸、瓷器,南下与江东的世家交易,用并州的煤铁换取江南的盐茶,更遑论,深海之中的渔获、未被开发的海岛资源,都将成为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