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主公,这“三方共治”的关键在于“共享”与“制衡”。董太后欲扶董重掌控权力,稳固天子的帝位,袁氏则需更多州郡来安置门生故吏,壮大宗族势力。主公可借此机会,将部分不重要的职位让予他们,换取我们对关键位置与边州的掌控权。”
董卓摸着络腮胡,眼中倒也闪过一丝算计,道:
“文优的意思是,用一些虚名或无关痛痒的肥缺,让他们尝到甜头?”
“正是。”
李儒点头,深吸一口气道:
“比如,光禄勋、卫尉等职虽然名义上是实权职位,并且地位显赫,但是,如今洛阳兵力大多皆是主公麾下,主公可以让出一部分,可推举董太后的族人担任,让其觉得董家权势日增,但是实际上这些军队依旧是主公的人。”
“而像陈留、济阴、淮南、汝南等中原富庶之地的郡守,则可留给袁氏门生,满足袁氏对地方更进一步的渴求。主公则需牢牢抓住司隶校尉、河南尹等京畿要职,以及凉州边境的部分兵权,确保洛阳周边与西凉的稳固便可。”
董卓闻言也是不由轻吸一口气,把光禄勋、卫尉等职让出来推举董太后的族人担任,他并不难以理解。
但是,听到李儒要他把陈留、济阴、淮南、汝南等中原富庶之地的郡守,助袁氏门生得到,便令董卓有些震动。
“袁氏的胃口可真大,真要把陈留、济阴、淮南、汝南等中原富庶之地的郡守给袁氏门生,袁氏才会满足?”董卓惊疑道。
李儒闻言,立即苦笑解释道:“袁氏家族自袁安起,四代人中有五人位居三公,形成“四世三公”的显赫地位。袁氏通过联姻、师生关系等,构建了庞大的势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氏并不满足于三公地位,这两年袁氏一直在走动关系,安排门生故吏为郡守,或是州牧,如韩馥的交州牧,以及袁术的兖州牧,若是拿出来这些中原富庶郡县给袁氏门生,怕是才能让袁氏对主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