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袁术借孝之名,提兵入徐,破管承、败樊能,徐州半壁已落其手!董承被困广陵,朝不保夕。这就是你要的『安定』吗?这便是你护的『名门世家』?”
蔡邕垂首立在阶下,白的鬍鬚微微颤抖。
蔡邕身著司空朝服,腰悬綬带,却被王允骂得面红耳赤,喉头滚动了几次,才低声道:
“王太尉息怒。当初袁术刚归兗州,未有实据便动兵,恐寒了关东诸侯之心……谁曾想他竟如此猖獗,竟真敢吞併徐州?”
“谁曾想?”王允冷笑一声,上前一步逼问道:“某便想到了!董卓伏诛未久,这袁术揣著传国玉璽,早有不臣之心!蔡司空,你倒是说说,如今徐州危局,该如何收场?”
殿內文武皆垂首不语。
王允素有刚直之名,此刻怒不可遏,句句都戳在实处。蔡邕虽为大儒,却因先前主张维稳,此刻也无反驳的底气。
垂帘后的董太皇太后轻咳一声,打破了僵局。
她声音带著压抑的焦虑,透过竹帘传来:“王太尉,蔡司空,事已至此,爭吵无用。董承是哀家的子侄,如今困在广陵,徐州若失,袁术手握兗、徐二州,再挟玉璽,恐成心腹大患。二位可有退敌之策?”
王允闻言,却后退一步,手一摊道:“太皇太后,某早说过当早除袁术,是蔡司空拦著。如今袁术势大,麾下又有李晏、张郃这等名將,某……无可奈何。这祸事既是蔡司空主张姑息埋下的,便请蔡司空想办法吧。”
王允这话虽带著赌气之意,却也戳中了要害。
殿內眾文武目光又聚在蔡邕身上,连几个袁氏门生都低著头,不敢替袁术说话了。
蔡邕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道:“太皇太后,老臣有罪。然事已至此,当速谋对策。臣以为,当即刻传檄天下,言明袁术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