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见丁原;一路往南,赴扬州见刘繇;一路往东北,赴幽州见李辰;一路往西,赴豫州见袁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眾人,语气郑重:“使者需带两样东西——一是本牧手书,言明袁术僭越之罪,求诸公共討;二是董州牧的证词,证袁术借孝名行不义。”
“诺!”厅內当即有四名掾吏出列,领了差事便要去备文书。
“还有长安!”孔伷忽然想起什么,又道,“需再派一路使者往西,赴长安面见太皇太后与陛下,奏明袁术犯境之事,求朝廷下旨斥责,再遣援军!”
毕竟袁术是“借孝伐罪”,若朝廷能明发詔书定其罪,天下诸侯可能会响应。
眾人皆是应诺,厅內的沉鬱渐渐被一种紧张的忙碌取代。
董承望著孔伷安排得有条不紊,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感激,上前一步道:“孔州牧,承愿率麾下残部往北海驻守,为穆稜关作后援。若袁军绕过穆稜关,便在北海阻他!”
孔伷点头:“也好。你熟悉袁术用兵路数,去北海驻守,本牧也放心。陈珪先生,你便隨董州牧同去,帮他筹划防御。”
“遵令。”陈珪躬身应下。
陈登则道:“父亲去北海,儿子愿留临淄,帮州牧调度粮草,整顿城防。若穆稜关有失,临淄便是最后一道屏障,需早作准备。”
孔伷看著眼前这父子二人,又看了看躬身请命的董承,心中那点因袁术犯境而起的慌乱,渐渐被一股韧劲儿取代。
他抬手拂过案上的舆图,指尖从穆稜关划到临淄,沉声道:“袁术要战,那便战!我青州虽弱,却也有热血男儿,断不会让他轻易踏进来!”
当日午后,管承便率七千兵马出了临淄,往穆稜关疾驰而去。四路求援使者也分道出发,快马加鞭往各州奔去。董承则带著陈珪与麾下残部,沿途收拢流民,加固城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