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片人。她用出唱片的钱资助电影,没法责怪她,对吧?
\n
当然,我们可能很难忘记,在乔琳和保罗这两位前程似锦的年轻人成为今天的独立明星之前,他们曾经是一对很可爱的情侣,一对少年时期相识,青年时期相爱的伴侣。但现在,乔琳转而称呼保罗为“我最喜欢的导演和朋友”,而保罗则称赞她拥有他最需要的“冷静、鼓励和支持”。他说:“有的时候我会有点忘乎所以,我需要有人让我冷静一下。当我说有人的时候,我大部分时候都在说乔,她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件事。”他还补充说:“当然,在那之前,我们还是会大吵一架。”
\n
在乔琳的独立声誉日渐壮大的同时,她的丈夫、绿洲明星诺埃尔·盖勒格却有些焦头烂额。他最近同他著名的不和的兄弟一同发行了绿洲乐队的第三张全长专辑《be here now》。在它登上美国公告牌专辑200强排行榜第2位的同时,诺埃尔却因走入唐宁街10号而饱受英国独立文化界的批评。他辩护称“我只是去见工党领袖的,我是工人阶级,生来就该是工党的选民,但我不代表任何人,我不代表独立文化社群。他们到底是谁?我只是接受了一个邀请,仅此而已。”
\n
乔琳在因巡演拒绝唐宁街的邀请后,从未对外发表过任何相关的看法。作为摇滚明星,乔琳一直表现出了一种少见的政治冷漠,她一直声称她无力关心其他国家的政治状况,因为她太忙于搞明白她自己国家的政治生态了。她唯一接近表态的发言是“你能定义一下独立文化社群这个词吗?我以为我们之所以被称作‘独立’,就是因为我们都不愿意被某种主流所代表吗?你能代表一群拒绝跟随其他人的人吗?”
\n
不知道你怎么看,对我来说,这似乎已经是种明确的支持了。但也许她说的并非是托辞,至少她的新电影《尾巴摇狗》已经表明,她对美国乃至整个大众传媒时代的政治生态有一种掩藏在戏谑下的深刻看法……
\n
——————
\n
1997年11月《纽约时报》
\n
《双重好莱坞:好莱坞老派与嬉皮士》: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