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如果再搞得好,搞一个华国医学会,骨科分会,骨缺损学组出来,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元老。
方子业听完,就道:“目前的骨缺损,分型不同。”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小的骨缺损,多以自体骨移植、碳酸钙、骨水泥、骨搬运术等治疗为主。”
“包括我们前期治疗的骨缺损,也是以骨假体材料续接为主。”
“而之所以治疗的方式比较多,是因为每一种治疗的效果都相当。”
“治疗效果差不多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不太满意,所以才有不少的专家,另往外求。”
“而我们团队,有一个比较天然的优势,就是骨缺损假体材料的个体化假体设计。”
“半骨盆骨折的骨缺损,我们都可以通过假体治疗,那么,其他的骨缺损肯定也是可以有比较好的疗效的。”
“然而,个体化假体治疗,其实也是骨搬运术等基本术式备选的方案之一,只是将骨水泥等假体,替换成了金属假体!”
“这不是我们这个课题的最终归宿,目前,关于骨缺损治疗,有一种纳米材料的骨缺损替代方案,是比较先进的。”
“我的想法是,如果可以将骨诱导的材料,与纳米分子技术结合起来,让骨缺损在经过了手术之后,可以在纳米分子技术材料上,形成原生骨,达到骨折标准愈合的标准。”
“那么,这就可以很好地对骨缺损的治疗方案进行补充了。”
“骨诱导的材料,根据目前科研前沿方向复合材料,是非金属性的体内耗材。”“它没有金属碎屑,已经比较成功地应用于心脏瓣膜等手术中,我们如果引进这个材料的设计模块,并加以改良的话,是可以有机会根据骨缺损病人的缺损节段,设计出个体化假体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