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临床中。”
“我也是最近才想明白一件事,或许脊髓区域,也不是那么高贵,也不是不可以打开。”
“而且,在打开之后,我们在做局部针刺电极的微电流刺激时,范围可以更广,点位可以更加精准,部位可以更多,也能够抢救出更多的功能。”
“通过家兔马尾区域的周围神经电刺激,我们可以确定,脊髓区以下的周围神经的走形和电通路是完好的,它们并没有像尿病那样,已经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
对一个新病种的治疗研发之所以难,就是难在,有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入局。
患者的脊髓不可能被切掉!
手术术者也不可能轻易打开患者的脊髓区。
都不能看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何作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是在动物试验中作切开术练习,家兔的脊髓区域是正常的,哪怕是切了下来,又能有什么用?
因此,廖镓可以将临床病种复刻到动物身上,就成了很好的破局点。
让方子业大概先能知道患者是个什么样的症状,然后根据症状,再通过打开脊髓区局部,具体地去看内部的情况,从而积累打开脊髓损伤家兔脊髓区的经验。
有了经验之后,再回到临床,然后再优化动物试验模型,如此往复多次,就形成了良好的正反馈,而且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可接受的‘毁灭性’打击!
临床中有一项原则叫不伤害原则,就是说不管是手术也好,药物治疗也罢,都不能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这一点原则是最不好控制的,也是将大部分临床课题拒在了门外的主要原因。
找到良好的破局点是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