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御史,更是仅仅只有六个正式编制,却要负责监察六部百司和地方军州的大小官员,同时还有风闻奏事之权,即便无凭无据也可以凭借道听途说弹劾文武百官,所以很是让百官忌惮畏惧。
也正因为如此,介绍完了御史台的大概情况后,素来以清廉知名的刘温叟忍不住提醒了赵德昭一句,说道:“大王恕罪,在御史台任职,虽然有言官无罪的特权,然而越是这样,我们这些御史台的官员就越是要谨慎上奏。如若不然,只要稍有不慎,酿成的后果,只怕就要远在石熙载刑毙苦主之上!”
“多谢中丞指点,也请中丞放心,小王一定会慎重行事。”
赵德昭诚恳的给出保证,刘温叟点了点头,又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请大王记在心里,朝廷法度,御史台的监察御史每個月最少都要上奏一道表章,奏劾一件官吏公卿的不法之事(史实)。”
毕业于野鸡大学,不知道宋仁宗前北宋朝廷还有一个规矩,赵德昭难免有些惊讶,诧异道:“还有这规矩?这岂不是说,我们这些监察御史每个月最少都得干一件得罪人的事?”
“大王只要秉持公正,为民做主,那就不是每个月都必须得罪人,而是每个月最少为民伸冤一次。”刘温叟微笑回答。
赵德昭点点头,承认是这个道理,然后又看了一眼周边的同僚,暗道:“既然宋朝御史的权力这么大,那么在这个御史台里,肯定有不少是我便宜二叔的人,也肯定有不少是赵普的人,藏龙卧虎啊。”
虽说赵德昭目前的实职仅仅只是从七品,然而做为赵匡胤的嫡长子,御史台里自然也就少不了一些目光长远的官吏提前烧冷灶,赵德昭才刚弄清楚自己的职权范围和办公程序,同为御史台六大监察御史之一的闾丘舜卿就站了出来溜须拍马,把赵德昭领到了一个巨大的书架面前,谄媚说道:“大王,这些都是我们御史台收集到的百官消息,不知道大王想先查一查那个衙门?”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