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考虑到赵普在这一方面的确经验丰富,赵匡胤难免有些动摇,然而让在场众人全都大吃一惊的是,就在这个时候,赵光义突然开口说道:“皇兄,臣弟斗胆,想举荐德昭贤侄出任这一科的知贡举,接替臣弟担任本科主考!”
万没想到赵光义会举荐自己接任主考,赵德昭大吃一惊之下,很难得的脱口说道:“皇叔,你在开玩笑?我才十七岁啊,那来的资格出任省试主考?”
仿佛突然化身成了一名铁骨铮铮的诤臣,赵光义脸不红气不喘,表情坚毅的说道:“贤侄不必如此过谦,你虽然年轻,但是才华过人,勇于任事,并且为人仔细,精明强干,能够担当大任!所以我这个当叔父的才想请你接任本科主考,弥补我的过失!”
赵德昭彻底傻眼,看着自己的便宜二叔瞠目结舌,杨昭俭和王怙等其他几个副主考面面相觑,同样没有想到赵光义会来这么一手,赵匡胤当然也无比意外,不过看向赵光义的目光中,明显带上了一些温和——毕竟,亲弟弟是在夸奖自己的亲儿子。
赵光义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也十分坚决,又向赵匡胤躬身说道:“皇兄,臣弟绝非说笑,臣弟愿意以仕途前程担保,德昭贤侄他一定能做好本科的主考,弥补臣弟此前的过失!还请皇兄恩准,给德昭贤侄这么一个历练的机会,以便将来更进一步大用!”
虽然这件事明显过于匪夷所思,但这个时候开口反对不仅是在得罪赵光义,还是在得罪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王怙和王贻孙等人当然三缄其口,不敢发表任何意见。好在赵德昭已经回过了神来,忙开口说道:“父皇,儿臣无能,实在不敢承担如此重任,还请父皇另寻重臣出任主考,让儿臣担任他的副手,帮助朝廷选拔贤才。”
历史上赵匡胤曾经干过这么一件神奇的事,那就是在一次殿试中,那就是有两个考生同时交卷,答卷也同样让赵匡胤十分满意,无法决定状元人选,赵匡胤就一拍脑袋,做出了一个无数人跌破眼镜的决定——让这两个考生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