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盘子端着文房四宝快步来到了赵德昭的面前,众目睽睽之下,赵德昭神情镇定做好了提笔准备,这才朗声说道:“徐前辈,去年中秋节的时候,晚辈拜见了父皇离宫回家时,在路上偶有所得,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请前辈斧正。”
言罢,赵德昭这才落下毛笔,用上一个赵德昭留下的身体肌肉记忆,在雪白的宣纸上工工整整的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做为这个时代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徐铉虽然在性格方面有些争强好胜,却也注定是一个识货的人,所以赵德昭抄袭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还没写完一半,徐铉就已经脸色大变,身体微微颤抖,额头上更是冷汗淋漓,旁边的王溥和刘温叟等人也是个个瞠目结舌,紧张得几乎忘记呼吸。
最后,写完了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后,赵德昭这才抬起头,向徐铉微笑问道:“徐前辈,小王的这首水调歌头,写得如何?”
双手颤抖着拿起那首已经写完的水调歌头,低声吟念了一遍后,徐铉不由得自言自语道:“一字都不能改,一个字都不能改动!那怕改动一个字,都是在暴殄天物!煮鹤焚琴!”
王溥和刘温叟等著名文人纷纷点头,发自内心的赞同这个观点,赵光义则是表情僵硬,不断在心里说道:“本王,不是在做梦吧?这个小畜生,真有这么好的学问?”
“下一首是一首上元词,是小王在今年元宵节游览朱雀大街时,突然有感而发写下来的。”
鬼扯着诗词的来历,赵德昭又信手下了第二首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徐铉这一次的反应更加夸张,赵德昭的这首词,还没有写完,他的眼中就已经流下了浑浊泪水,而当赵德昭写完了那句著名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徐铉更是直接哭出声音,拿起赵德昭亲笔写下的诗词一边大声念诵,一边哭得是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