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得站了起来:“白先生,还是您看得透!我这就去办,砸锅卖铁也把省里有名有姓的记者都请来!”
……
几日后的清晨,一支由七八辆新旧不一的汽车、骡马车组成的队伍,卷著漫天黄尘,驶入了滋水县境。
车厢里坐著的,正是被郝县长“重金礼聘”来的省城各家知名报纸记者和摄影师。一进县境,沿途的景象便狠狠撞入了他们的眼帘。
道路两旁,曾经的村镇一片死寂。房屋倾圮,断壁残垣在烈日下投下黑黢黢的影子。
村头的老榆树,树皮被剥得精光,只留下惨白的木质,在风中显得格外狰狞。偶有残喘的零星人影,或是蜷缩在墙角形如枯槁的老人,或是抱著不知死活婴儿、眼神空洞麻木的妇人。荒芜的田地里,龟裂的缝隙深不见底,寸草不生。
位戴眼镜的年轻记者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镜,声音有些乾涩地记录著:“十室九空,生者寥寥,如同鬼蜮……情况比报导中描述的还要悽惨百倍!”
“是啊。”旁边一位年纪稍长的记者放下相机,沉重地嘆了口气,他刚刚拍下一张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妇趴在地上啃食一种干硬草根的照片:“原以为上报灾情言过其实,不想竟是实打实的炼狱景象……这种情况下还要修路?真是拿灾民的命不当命!”
然而,就在即將抵达县城、已经能望见那灰濛濛城墙轮廓时,前方的景象却让记者队伍集体失声!
想像中的、应与沿途所见別无二致的混乱与哀嚎並未出现。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个巨大得超乎想像的区域,被粗糙但异常整齐的木柵栏圈围起来。
这片区域並非紧贴城墙,而是保持著一定的安全距离。从高处俯瞰下去,如同一个由无数个小方块构成的巨大棋盘。
无数破败的草棚、窝棚依序而建,密密麻麻却又显得有条不紊。每个棚区之间,留出了足够人员通行的通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