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脸堆笑,语气却满是推脱。
玩具厂的王厂长连面都不露,只让秘书出来传话:“王厂长他……他出差了,去广交会了,得好几个月才回来。”
电器厂的李厂长倒是见了他,但没说几句就端茶送客:“杨老板,不是我说,你那毕竟是新公司,连个牌子都还没立起来,我这厂也是国营老厂,这合作……风险太大了不是?万一出了问题,我这厂长不好交代啊。您要不去找找别的厂看看?”
昔日那些热情递烟、巴结讨好的场景犹在眼前,如今却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杨巡开着奥迪跑了好几天,一无所获。他终于尝到了什么叫“人走茶凉”。没有浩然国际那金字招牌罩着,没有稳定的外贸订单吊着,他在这些厂长眼里,屁都不是。
杨巡不甘心!既然别人不相信他新公司的实力,那他就先把公司架子搭起来!
结果,办手续的过程成了漫长的折磨。工商、税务、外经贸、卫生、街道……他跑断了腿,盖一个章跑三天,看一个脸色等一周。
各种证明文件,各种含糊其辞的规定,各个部门的办事员不是推诿就是说手续不全。他在那些窗口前低声下气,赔着笑脸,递着烟,塞着好处费,但换来的只是冷漠和一句句“等通知”、“再研究研究”。
原来在浩然国际,只需他打声招呼就有专员去跑的手续,如今他自己亲自上阵,却处处碰壁,寸步难行。他这才恍然大悟,从前办事那般顺利,不是他杨巡面子有多大、能力有多强,全赖背后有浩然国际这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顶着。
内地注册太麻烦?杨巡脑筋一转,想到去香港注册!享受外资待遇还有政策优惠,听人说方便很多。他立刻行动起来,找关系,跑腿,打听政策,钱像流水一样撒出去。
可这一次,麻烦更大了。82年正是社会上争论“姓资姓社”最激烈的时期,外资政策变得异常敏感和严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