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张厌深笑道:“要落实一项政策,制定与执行缺一不可。不止要看上头的人怎么下达命令,还要看底下的人具体怎么去做。尸位素餐、敷衍塞责会耽误进程,拔苗助长、过犹不及也会毁了整个政策。前者罪行清楚明白,后者还可以推脱是一心为公,是为了加快速度办好事情,是没能把握好、顾虑到的失误,是上头逼太紧,才乱了阵脚。”
\n
有些人不想做事,但顶着圣旨又不能不做,所以干脆把事情做绝,做成非撤不可的死局,以此来倒逼让他做事的人。
\n
这种手段并不鲜见,贺今行考虑过这一点,“身在宣京,江南地方如何行事,是谨遵号令还是倒行逆施,眼看不见耳听不到……只能依靠监察。”
\n
但是,他无奈道:“各路道官建职多年,难保和地方官府没有勾结,若是给出权力,他们却一同阳奉阴违,反而坏事。能组建一支专门的监察队伍最好,但我要是在朝会上提议,各方必定都要塞人进来,这又违背了初衷。就算我能说服陛下让我一手组建,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足够多的可用的人手。”
\n
“所以我选择先相信许轻名许大人,再行筹备。”
\n
张厌深:“许轻名就一定可信么?假以时日,他未必比秦毓章差啊。”
\n
贺今行默然,不止一个人跟他提许轻名,但他的回答没有变过:“我不猜他在想什么,只看他在做什么。”
\n
“你倒是不问出身。”张厌深只一提,并不硬要改变他的看法,继续说:“其实还有一类监督的办法,不能用具体的人,可以用舆论用风气。”
\n
贺今行思索道:“老师是说……大文会?”
\n
荟芳馆文会开幕日定于七月初七,没剩几天了。
\n
张厌深:“此前裴孟檀和忠义侯把势头造得很足,全国各地都有许多优秀士子赶来参会,等文会结束,他们获得的讯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