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给朝廷和天下人看——我稷州裴氏代代清名,扰乱科举的疑罪,我裴氏不认。模棱两可的安抚,我裴涧不要。借祖宗恩荫避祸这种不孝且窝囊的事,我裴涧不屑,也不会干。”
\n
他咬字不自觉重了些,然后极为自制地迅速平缓语气,“我在路上吃了些苦头,但我从没后悔过。事实也如我所坚信,舞弊案非我父亲裴孟檀主使。”
\n
话到最后,声音轻如鸿毛,却令满座寂静,唯有霖雨如铃。
\n
这时,有人趁机说:“裴兄性情坚贞,为祖、父不惜己身,着实令在下敬仰。如此,更不能白费……”
\n
还是不忘劝他上书。
\n
“听我说完,好吗?”裴明悯打断,态度平和地注视插话的人,直到对方目光躲闪,才继续说下去。
\n
“从我离开稷州那天算起,至今已有大半月。然而直到晏永贞自曝之后,我才得知舞弊案真相竟是如此。幕后主使是我根本没有想到过的人,我感到惊愕、愤怒,恨不得立刻跑到那两个人面前质问他们,为什么要陷害我父亲?但冷静下来,进一步了解事实之后,我渐渐打消了这种冲动的想法。”
\n
“因为陛下已经下令,由兵部尚书盛大人和大理寺卿宋大人联合重审这个案子。我认可陛下的处置,相信这两位大人不会徇私,也相信朝廷会还我父亲一个清白。待真凶被宣判,天下人自然明白孰是孰非。”
\n
““各位的好意,裴涧记在心中,在此谢过。但我来到荟芳馆,并不是为了向大家求援,而是想与大家切磋。”
\n
最后,他看向提议由他起头写联名书的那一位,“荟芳馆文会乃士林盛事,我在进京的路上便听说此地文才汇聚,今日一瞧,果然名不虚传。不知哪位仁兄愿赏脸赐教?”
\n
他说是“不知哪位”,目光却直直地盯着一个人,大家都看得出来,便一齐半恭维半撺掇那名士子出头。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