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抑盐价的法子,咱们还得继续用下去,我之前让人去了泯州建起了盐场,用了最新的制盐法子,增量降利的办法能不能通行天下,还是得试试。”
孟月池之前之所以能拿捏了中原盐路,靠的其实就是用量换利,用更多的盐和更低的盐价来稳固一地。
过了一会儿,孟月池召见了顾淮琢。
顾淮琢果然如她对古莲娘说的那般乖觉,来面圣的时候根本不提房州一事,反而说起了各地正在兴建的书院。
顾家愿意出资兴建书院,孟月池自然答应,当然也少不了顾家的好处,后年平卢新建的大船,顾家可以预定一艘。
“三两年间,官盐,朕是一定会重建起来的。”
顾淮琢告退出去的时候,孟月池突然开口。
顾淮琢的脚步顿了下。
现在这些世家赚钱靠的都是私盐,陛下对他说这句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
要写信给七弟,让他把私盐的生意都停了,和墨家一样,改做船运生意。
顾淮琢退下,孟月池却还不能休息,有礼部的郎中来试探陛下有没有空试穿新的礼服,孟月池立刻表示自己忙得快要上天了,礼服就不用试了。
大昭立朝几个月,什么礼制规制都还没定下,孟月池最不耐烦操心这些,把它们一股脑儿都扔给了掌管礼部的卓静波。
卓静波之前是翰林院的学士,才学深厚,声名不显,当年梅舸去世之前给孟月池送去了一张名单,此人高居第二,仅在邓州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