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打到哪都输不了。贾母也是看到这点,想到贾家在官-场上后继无人,为了借王家的势,弄了一系列操作,硬扶着二房住了荣禧堂。
也不怪将来王熙凤嫁进门后横行霸道,贾母这个老祖宗心思就不对。
贾母操心的贾赦,此刻正在一家唤作春水苑的所在快活,此间是一家来自南方的清吟小班,姑娘不叫姑娘,叫做女校书。北地胭脂见的多了,南方佳丽别有一番风味,开门营业不久,吸引了大批京中权贵的光顾。
陪着贾赦一道的是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三品镇卫将军陈瑞文,三人一桌,各自有佳人再测,堂中有冰鉴袅袅升烟,两个女子在那咿咿呀呀的唱戏。
快活之余的贾赦不免有点心神不宁,今日请客的陈瑞文笑着调侃道:“怎么,这穿上衣服女校书不能吸引恩侯兄的关注?”边上的马尚听了顿时猥琐的笑了起来,默契的配合道:“老陈不厚道,今日是县试放榜,恩侯兄的爱子贾琏参加了县试。”
“要我说,恩侯家的公子就该进国子监,读个三五年的,点钱就能从国子监毕业。到时候想接着考举人也不是不行。”陈瑞文的话听着是为贾琏考虑,实则不是那么一回事。
太祖年间,国子监的学历能被当做一回事,如今的国子监学历被称作杂流。何为正道?你就得从县试开始,一路杀到进士,这就叫科举正途。
这种风气还真不是文官刻意营造出来的,而是国子监的勋贵子弟们不争气,文臣顺着这条线索,慢慢的营造出来的潜规则。
还有就是太上皇当政期间,也在慢慢的压制四王八公为首的老旧权贵。刻意的扶持文臣。你想啊,这朝堂之上,三年一届科举,本朝近百年的时间,四王八公就那么些个,文臣却是三年出百来个进士。当然也有武进士,奈何这些武进士被旧权贵打发到边军之中。
长随进来,在贾赦耳边一阵低语之后,贾赦的脸上瞬间神采照人,冲两位抱手道:“犬子侥幸过了县试,我得回去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