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回去的路上,贾琏一直在暗暗感慨,这年月的人真是不拿十三周岁的孩子当孩子。
这时代的人不是早熟的问题,而是平均年龄比较低,十三岁的贾琏议亲了,再过两年虚岁十六,成丁了。放在普通人家,顶门立户的男子汉了。
贾母这边婆媳孙媳很是整齐,小安进门磕头大声道:“给老祖宗请安,小的奉命来报喜,大房的二爷县试考了个第四名。”
贾母一听这话顿时长处一口气,这第一关要是没过可太难看了,成绩也还不错,说明贾琏读书是有希望的,轻松之余不免开心了起来,哈哈笑道:“好,好,我的好孙儿。”说完又笑道:“来人,看赏。”
一干妇人不管心里怎么想的,此刻被迫营业,面带笑容的给贾母贺喜,好听的话不要钱的往外说。中心思想,贾母福气大,庇佑了子孙,贾珠能中举,贾琏能浪子回头,都是老祖宗的福气足够大,这才有了如今的好局面。
至于贾琏的个人努力,此刻真是一钱不值,没人会扫兴。
小安领了赏钱,贾母这才问他:“怎么不见我的好孙儿?”
小安赶紧解释,贾琏去老师处报喜了,应该还要一会才能回来。贾母让他回去等着,贾琏回来了立刻让人过来。小安领命告退不提。
贾赦匆匆回来,先去了东跨院,不见贾琏,顿时骂骂咧咧的去了荣禧堂。
迎头撞上小安,揪住一顿呵斥,怎么独自回来。小安一通解释,贾赦这才放过他。
到了荣禧堂,这里还是其乐融融的场景,贾母见了贾赦,好心情又有三分落差,忍不住说他:“你儿子进场县试,你却在外面喝酒狎妓,只顾自己快活。”
贾赦辩解道:“我是去了城外的玄真观给琏儿祈福。”真是满嘴的胡说八道,贾母知道他的秉性,倒也没拆穿他,只是不免多叮嘱两句:“琏儿读书有成,今后你要多看顾一二,真要有心无力,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