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感觉到皇帝已经有点懈怠的贾琏,对于此事的寄望不高,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吧。
庆幸的是,眼下已经走进海洋,外部有了一个转移矛盾的渠道。
承辉帝再次宣贾琏进宫,见面后很直接的问:“不器,想去哪个部做尚书?”
潜台词,入阁不现实,封爵有荣国公的爵位等着继承。以前贾府一门双公已经很离谱了,大概是没有第三个公了。
异姓郡王也不是不行,只是那样就不能留在京城了,得去海外。
贾琏看着承辉帝微笑的脸,心里不禁感慨,这个皇帝还真不错。
对自己人,真的没话说。
“工部吧,只是微臣有些话,想要跟陛下说清楚。”贾琏先给答案,又转向条件。
承辉帝点点头:“天气宜人,和风拂面,正合适出去走走。”
贾琏点点头,换了便衣,跟着承辉帝一道出了宫门,隐入市井之间。
“这些日子,微臣重读盐铁论,有所悟!”贾琏不紧不慢的说着,脚下也没落下。
承辉帝一边东张西望,看着繁华的东市,一边随口道:“有何领悟?”
“桑弘扬三问,令微臣想到了明太祖所言,元亡于宽!微臣由此得出一个道理,国家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将事关国计民生的事业掌握在手里。我国的情况较西洋,颇有不同。西洋以商立国,我则以农耕为根本。西洋商人能裹挟国家政治,而我国商人看似不能,实则不然。以明为例,官员家族不仅仅涉政,还涉农耕,涉工商。每一个家族,本质上是门阀的缩小版,所以,才有皇权不下县一说。”
贾琏说着停下来,看看承辉帝的表情。
承辉帝则微微颔首,认可了贾琏的说法。科举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